凉州半台戏是流传于武威民间的一个戏剧剧种,已有百年历史。相对于大戏秦腔而言,它只是一民民间小曲戏,故称之为半台戏。2008年凉州半台戏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属传统戏剧类项目。凉州半台戏的“小戏”特征十分鲜明。首先,演出阵营小,有“七学、八慢、九消停”之说,意指演职人员只需七至九人的;其次,剧目短小,多是生动风趣的地方戏和精炼感人的折子戏;第三,演出场地随意,院落、庙台...
童谣是人类文明早期口头文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文学的早期雏形,是诗歌的原生标本,对于研究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生产知识、人类历史的演进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古浪长期以来流传着许多优秀的民间童谣、歌谣,这些童谣与农耕文明之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一代代人的童年成长过程中,产生过良好的启蒙教化作用,在生命的记忆中留下过深刻的文化烙印。古浪童谣在古浪县均有分布,但尤以南部山区黄羊川镇、黑松驿...
古浪流传着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流传大多有百年历史,在全县均有分布,除了最著名的金瓜银豆,还有十二盘小磨推金子、抓山鸟和支山石、状元崖、皇娘娘、白骡子驮碑、方头椽子、铁瓦道人、梅鹿听经等许多故事。其中尤以“抓山鸟和支山石的故事”最为最众。该故事以古浪峡铁柜山为地理背景,所以又取名“铁柜山的传说”,也称为“十二小磨推金子的故事”。该故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古浪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燕翼再创作,以《金...
古浪老调主要流传于古浪北部的永丰滩乡、黄花滩乡、东部的大靖镇、海子滩镇、裴家营镇一带。据考证,古浪老调早在明代就在古浪形成,它与眉户音乐有着一定的关系,按照古浪老调唱白相间,曲牌丰富的特色来看,相关专家认为原是舞台剧的表演脚本。从其音乐特色来看,具有眉户剧特色,应是从陕西、山西随移民从中原地区流传而来的眉户剧改编而成的。明清时期,眉户戏在古浪盛行,后因戏迷众多而舞台条件有限,因此,部分爱好者...
《甘冬儿和杨达尔》是流传于古浪境内的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古浪县大靖民权乡一带的一件真实爱情故事编成的一首民歌。最初是在正月十五闹社火玩场子时,你一句我一句编撰起来的,后经民间艺人加工改编而成。2008年列入甘肃省第二批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属民间文学类项目。《甘冬儿和杨达尔的故事》在古浪流传一个世纪了,在古浪可以说家喻户晓,其情节不亚于《王贵和李香香》,正因为这样,民间艺人才加工成民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