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U课·学才艺】中国千年古乐器“阮”的独特魅力,你可知道?发表时间:2021-11-16 11:29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很多人都认为王昭君去向塞外时弹奏的乐器是琵琶。其实不然,她弹奏的乐器,是我国汉族传统乐器“阮”,当时称“秦琵琶”或“汉琵琶”。 而让这件乐器得以命名为“阮”,正是由于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咸。阮咸精通音律,最擅长弹奏这类乐器。 南宋《竹林拨阮图》 对于曲项、梨型琴身的“琵琶”,实际上是后来由西域传入的“胡琵琶”,并非汉人发明的弹拨乐器。隋朝年间,“胡琵琶”开始流行到南方汉族聚居区。 到唐代,“胡琵琶”盛行,在乐部居于首位,逐渐直接称为琵琶,而汉族的直柄圆形琶琶,则称“阮咸”,以区分两种弹拨乐器。 总之,唐朝之前文献所描述的“琵琶”,很多时候反而说的是“阮咸”,而不是今天的琵琶。 唐 莫高窟壁画中的阮咸和曲项琵琶 本期线上U课,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件千年乐器“阮”的独特魅力。本课程由佛山市文化馆提供,萧婉茵老师将从阮的由来和发展、阮的基本结构以及演奏手法等方面带领我们了解阮、学习演奏阮。 广东省阮族专业委员会理事,佛山电视台中国魂阮族乐队培训班、入门班助教老师。 阮的品种有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音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形成一族系列乐器。 中国古人制琴讲究天圆地方,阮的下方为圆形,上头为方形;有4弦,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有12品,代表一年12个月,不过现在的阮一般有24品。 阮的整体由琴头、琴杆、音箱三部分组成。 琴头通常为“如意”形状,包括了琴头、轴箱、铜轴和木轴。 琴杆包括了琴杆、指板、山口、琴弦、品等。 琴杆:上端与琴头相连,下端连接音箱,正面粘附指板。 山口:位于指板的最上端,上面有四道弦槽,四条琴弦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槽内。 琴弦:有4条,由金属制成,从细到粗分别为一弦、二弦、三弦和四弦。 品:由骨料或木料上端镶嵌金属条制成,现在品一般有二十四个,按十二平均律排列于指板上面。骨品的音色较为柔和古典,但容易磨损。 音箱包括了琴框、面板、背板、音孔、琴码、缚弦和减阻槽等。 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它的演奏技巧有赖于两臂的配合,而左右手所起的作用却完全不同,当右手借助拨片发出实际音响时,左手的任务则在于缩短琴弦振动的部分长度,限制振动次数,从而产生音高。 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10多种。 中国传统乐器博大精深 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独特韵味 阮有着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跟着老师学起来吧! 更多好课,尽在“云上学好课·全民艺生活——2020云上全民艺术普及”专题,学习更多课程,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入专题在线学习☟☟行动起来吧! ♦国家公共文化云官网 识别二维码可直达专题页 ♦国家公共文化云APP 国家公共文化云APP首页→选择【云上学好课·全民艺生活——2020云上全民艺术普及】海报 识别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 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国家云】→选择【云上学好课·全民艺生活——2020云上全民艺术普及】海报 识别二维码可直达专题页 来 源:国家公共文化云 监 制:边晓蓉 审 核:李淑婷 编 辑:李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