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U课·学才艺】学习写意墨竹的基本画法 感受浓厚的人文精神发表时间:2021-11-12 16:43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季长青的竹历来都是画家所钟爱的传统题材。 竹,不畏严寒,修身直立,中通劲节,清雅脱俗,清秀于外,雅逸于心,名列“四君子”和“岁寒三友”。 笔墨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的核心,墨竹题材则是表现笔墨精神的最佳形式之一。墨竹是画家以高度概括的笔墨抒发内心精神世界的手段,寄予了“墨竹”的竿、节、枝、叶许多象征意义,其构图中的启承开合、变化多端,体现了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 本期线上U课,我们跟着二级美术师李涛学习“写意墨竹的基本画法”。 李涛老师将从竹叶的画法、竹竿的画法、竹叶与竿的组合、竹子整画的创作四个部分进行详细教学。 第一节:竹叶的画法 第二节:竹竿的画法 第三节:竹叶与竹竿的组合 第四节:竹子整画的创作 竹叶的基本画法有个字型、介字型、分字型、一川型等。其中个字型是竹叶中最常见的画法,分字型运用在雨竹中,一川型则主要运用在风竹中,有一种随风飘扬的感觉。 一枝或多枝在安排竹叶时最顶部分的叶子称为“结顶”,结顶有平顶式和尖顶式画法。 画竹叶下笔要利落,虚起、实按、虚收,在用笔上则反映提、按、提的笔势,叶梢要力到笔端,不可轻扫。 画一大片竹叶一般会将竹叶的基本画法进行组合,组合的时候要有主次、虚实、前后、多少等变化。 画竹,先画竿、再出小枝、再出叶。 画竹竿要注意节的画法,可以顿笔提按法来表现,两节之间要略留空隙,待半干时用较浓的墨画节。画竹节如写字,须有力有顿挫。画竹竿可自上而下画,也可自下而上画,以顺手为准,两竿并列时要注意竹节须有高低变化。 画老竿时,节与节之间不用太垂直,有一定的错开;嫩竿要求节之间挺拔、垂直、节比较长;细竿则每个节的长度更长,节与节错开较大。竹枝有鹿角、雀爪等画法。 竹竿画好后还要在每节处点竹节,点节一般分为乙字上抱、八字下抱。 画竿不分重墨、淡墨,画节一定要用重墨点画。节的宽窄要根据竿的粗细而定。而当画竹竿需要弓弯时,应在节处弯,正所谓“弯节不弯竿”。 竹在传统文化中 始终是一个被歌咏不尽的艺术主题 它在中国画中具有多重、多层的象征意味 而墨竹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于墨竹的画法,广泛流传着口诀 大家可以学习参考 画墨竹,先立竿。使中锋,如写篆 中间提,两头按。节节出,断中连 两节处,留节眼。中渐长,根梢短 只弯节,不弯竿。逆锋上,势冲天 两竹立,分浓淡。三竿竹,交擦安 勿对节,莫排竿。忌均长,忌匀短 间粗细,不成竿。似鼓架,最难看 更多好课,尽在“云上学好课·全民艺生活——2020云上全民艺术普及”专题,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入专题在线学习☟☟行动起来吧! ♦国家公共文化云官网 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首页→选择【云上学好课·全民艺生活——2020云上全民艺术普及】海报 |